单臂挂镀生产线是电镀行业中常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,主要通过单根悬臂式机械臂带动挂具上的工件,按预设程序在各镀槽及辅助槽体间移动,完成除油、酸洗、电镀、清洗等一系列工艺流程。其结构紧凑、操作灵活,适用于中小型工件或多品种、小批量的电镀生产。

单臂挂镀生产线的核心结构围绕 “机械臂传输系统” 和 “槽体工艺单元” 展开,具体包括:
1. 机械臂系统(核心传动部件)
单臂悬臂结构:由一根刚性横梁(通常为型钢或铝合金材质)作为主臂,横梁可沿轨道做水平方向(前后 / 左右)移动,臂端连接垂直升降机构(如伺服电机 + 滚珠丝杠),带动挂具实现上下运动。
驱动装置:采用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驱动,配合精密减速器和导轨,确保机械臂运行平稳、定位精准(定位精度通常可达 ±1mm),满足工件在各槽体间的精准对接。
挂具连接部件:臂端设有挂钩或夹具,用于悬挂装载工件的挂具,挂具承重根据设计不同,一般在 50-500kg 范围内。
2. 槽体单元(工艺处理区)
根据电镀工艺需求,槽体按流程依次排列,常见类型包括:
预处理槽:
除油槽:通过碱性溶液、有机溶剂或超声波清洗,去除工件表面油污;
酸洗槽:用盐酸、硫酸等溶液去除氧化皮、锈蚀;
活化槽:弱酸性溶液处理,提高工件表面活性,增强镀层结合力。
电镀槽:核心槽体,根据镀层类型(如镀锌、镀铜、镀铬、镀镍等)装入对应电镀液,槽内设有阳极(如金属阳极、惰性阳极)、导电棒(连接工件与电源负极),部分槽体配备搅拌装置(如空气搅拌、机械搅拌)以提高镀层均匀性。
后处理槽:
清洗槽:包括冷水洗、热水洗、去离子水洗等,去除工件表面残留的电镀液;
钝化槽:针对镀锌等镀层,通过铬酸盐等溶液处理,形成钝化膜,提高耐腐蚀性;
烘干槽:采用热风或红外加热,干燥工件表面水分。
槽体材质根据溶液性质选择,如酸性槽常用 PVC、PP 板,碱性或高温槽可用玻璃钢、不锈钢。
3. 电气控制系统
PLC 控制柜:作为核心控制单元,存储预设的工艺程序(如各槽体停留时间、升降速度、移动顺序等),控制机械臂的自动化运行。
人机界面(HMI):通过触摸屏实现参数设定(如调整处理时间、运行速度)、状态监控(如故障报警、运行进度)、程序编辑等操作,直观便捷。
电源系统:包括整流器(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,提供电镀所需电流 / 电压)、配电柜等,确保电镀过程中电流稳定。
4. 辅助系统
行车轨道:机械臂水平移动的导轨,通常沿槽体排列方向固定在地面或支架上;
排风系统:在槽体上方安装抽风罩,排出电镀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(如酸雾、铬雾),保障工作环境安全;
废水收集与处理装置:槽体下方设集液槽,收集泄漏或溢流的废液,避免污染,后续接入废水处理系统;
安全防护装置:如急停按钮、限位开关(防止机械臂超程)、漏电保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