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使用
电镀涂装生产线时,需从工艺参数、设备维护、安全防护、环保处理等多方面严格把控,以确保产品质量、设备稳定及生产安全。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
一、工艺参数控制
电镀液与涂料参数
浓度与成分:定期检测电镀液(如锌镍合金、镀铬液)的金属离子浓度、pH 值及添加剂含量,避免因成分失衡导致镀层厚度不均、光泽度不足或附着力下降。例如,镀锌液中锌离子浓度过低会导致镀层变薄,过高则可能产生粗糙结晶。
温度与电流:严格控制电镀槽温度(如酸性镀铜槽通常维持在 20-40℃)和电流密度(如镀锌一般为 10-25A/dm²),温度过高易导致镀层烧焦,电流不稳会造成镀层厚度偏差。
涂装参数:喷涂时控制涂料粘度(通过稀释剂调节)、喷涂压力(通常 0.3-0.5MPa)及固化温度(如粉末涂料固化温度一般 180-220℃),避免流挂、橘皮或固化不完全等缺陷。
前处理与后处理
前处理清洁:确保工件表面无油污、氧化皮或锈迹,酸洗、碱洗时间及浓度需按工艺要求执行(如钢铁件酸洗用 5%-10% 盐酸溶液,温度 30-50℃),否则会影响镀层附着力。
后处理钝化:电镀后若需钝化(如镀锌件铬酸盐钝化),需控制钝化液浓度和处理时间,避免钝化膜过厚或过薄导致耐蚀性下降。
二、设备维护与运行管理
槽体与管线维护
防腐蚀处理:电镀槽体(如不锈钢或 PVC 材质)需定期检查衬里是否破损,防止电解液渗漏腐蚀设备;管道接头(尤其酸、碱液管道)需检查密封性,避免泄漏影响生产或引发安全事故。
过滤与循环系统:电镀液循环过滤系统(如滤芯、活性炭吸附装置)需定期更换,防止杂质沉积影响镀层质量(如滤芯堵塞会导致电镀液中颗粒杂质增多,造成镀层麻点)。
涂装设备保养
喷涂设备:喷枪需定期清洗,避免涂料固化堵塞喷嘴;自动喷涂机器人的轨迹参数需定期校准,确保喷涂均匀性。
烘干炉 / 固化炉:检查加热元件(如电加热管、燃气燃烧器)是否正常,温度传感器精度是否达标,避免因温度偏差导致涂层固化不良。
三、安全操作规范
化学品安全
存储与使用:强酸(如硫酸、硝酸)、强碱(如氢氧化钠)及重金属盐(如氰化物、六价铬化合物)需分类存放于防爆柜,使用时佩戴耐酸碱手套、护目镜及防腐蚀围裙,避免皮肤接触或吸入挥发气体。
应急处理:若发生化学品泄漏,立即用吸附棉或中和剂处理(如酸泄漏用碳酸钠中和),并启动通风系统;若人员接触,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。
电气与机械安全
防触电:生产线电气设备需接地保护,定期检查线路绝缘层是否老化,潮湿环境(如清洗区)需使用防水型电器元件。
机械防护:传动装置(如链条、齿轮)需安装防护罩,避免操作人员卷入;升降平台、吊具需定期检查承重能力,防止工件坠落。
四、环保与排放管理
废水处理
电镀废水中含重金属离子(如镍、铬)和酸碱污染物,需通过 “中和 - 沉淀 - 过滤” 工艺处理(如向含铬废水加入还原剂亚硫酸氢钠,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,再调节 pH 值生成氢氧化物沉淀),达标后(如 GB 21900-2008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)方可排放。
废气处理
电镀槽挥发的酸性气体(如氯化氢、硫酸雾)需通过吸气罩收集,经碱液喷淋塔处理(如氢氧化钠溶液中和),去除率需达 90% 以上;涂装线烘干炉产生的有机废气(如 VOCs)需通过催化燃烧(RCO)或活性炭吸附处理,符合 GB 37822-2019《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》。
固废处理
电镀污泥(含重金属)、废滤芯、废涂料桶等属于危险废物,需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,不得随意丢弃;一般固废(如包装材料)可分类回收。
五、人员管理与培训
岗前培训:操作人员需熟悉生产线工艺流程、设备操作规程及安全应急措施,经考核合格后上岗(如电镀工需掌握电镀液成分调节、镀层缺陷分析等技能)。
巡检制度:制定定期巡检表,记录槽液温度、电流电压、设备运行状态等参数,发现异常(如镀层发黑、设备异响)及时停机排查。